首页 > 农业 > 致富之道

生态养殖引领蟹农踏上小康路 养殖效益提高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天天

  11月22日讯 “两年来,仅养蟹就净赚160万元。”说起自己养蟹的故事,当涂县蟹农于科和感慨万千。他说,螃蟹养得好,就能卖得好。这些年来,镇政府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全面推广生态养殖,使得蟹业养殖成功转型升级。

  于科和是当涂县塘南镇普新村一位养殖大户,养蟹迄今已有十几个年头。起初,他从稻田养蟹开始,面积最多只有50亩。早些年,村民兴起稻田养蟹热,科技知识贫乏,投放饲料少,导致蟹苗吃生态作物,破坏水生态,上市螃蟹规格小、品质低,卖不上价,一度,众多蟹农血本无归。后来,镇政府和县水产农技站请来上海海洋大学专家“把脉”,才找出问题症结,采取“种草、投螺、混养、稀放、控水”等措施进行生物修复。渐渐地,成蟹规格变大了,品质变好了,养蟹模式从“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变,原先的“稻田养蟹”也被“生态养蟹”所替代。


生态养殖引领蟹农踏上小康路

  由于生物得到修复,养殖环境明显改善,河蟹不但“个大体肥”,而且肉质鲜美,品质和品牌度日益提高,河蟹养殖效益明显提高。据悉,如今,当涂县50%以上养殖水域达到地表水II类标准,当涂县河蟹产业成功实现了“从养大蟹向养优质蟹,从纯养蟹向产业化”的跨越。“养蟹业的发展带动了渔业经济发展,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来源,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4年居全省县级第一位。”据当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刘小达介绍,去年该县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0亿元,其中河蟹养殖面积25万亩,河蟹产量位居全省县级第一。该县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前不久获得“农业部渔业监控养殖示范县”称号。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马鞍山海滨水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杨海滨说,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这一段论述,当涂蟹农感悟太深刻了。海滨合作社拥有像于科和这样的社员就有123户。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走生态养殖和渔业产业化的路子,道路越走越宽阔。

相关阅读

原标题:种桑养蚕成为午街铺镇农户增收新亮点  1月2日讯 泸西县午街铺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模式着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破解村集体[详细]
1月1日讯 寒冷的冬天,不少家庭喜欢品尝热气腾腾的火锅。而美味可口的火锅中,最常见、最受市民欢迎的食材少不了糯软滑爽的粉丝和粉条。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市出产的各类粉丝产品[详细]
近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乡艾子村5组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分管特色产业的相关负责人杨小冬正在查看大棚内菌床温、湿度。据悉,该基地业主陈益海、陈益全系亲兄弟,前者常年在外务[详细]
12月28至29日,第二届桂林永福富硒沙糖桔宣传推介会举行。今年永福县富硒沙糖桔种植面积已超过36万亩,产量近50万吨。富硒沙糖桔产业已成为该县产业扶贫、助民致富的“甜蜜事业[详细]
12月30日讯 整洁白净的卫生间内安放着冲水马桶,电热水器24小时提供热水,储水器能常年提供自来水……“卫生和生活条件好了,来玩来住的游客越来越多。”说起“厕所革命”带来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