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致富之道

梨树成为“摇钱树” “小梨果”撑起扶贫“大产业”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天瑜

  原标题:梨树成为“摇钱树” 河北威县“小梨果”撑起扶贫“大产业”

  “明年俺那两亩半的秋月梨就要进入盛果期了,种植技术上可不能出岔子影响了产量。”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草楼村65岁的梨农丁灵恩说。

  初冬时节,草楼村所在的威县绿色A级梨产业园区里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不少梨农跟丁灵恩一样,正在忙着为梨树剪枝。对这里的农民来说,梨树就是他们的“摇钱树”。


梨树成为摇钱树 小梨果撑起扶贫大产业

  去年丁灵恩家的梨树是第一年挂果,今年刚开始上产量,亩产就有3000来斤。丁灵恩告诉记者:“因是新品种,上个月梨还在树上时,就被山东的客商预订完了,收购价一斤能到2.8元,今年的收入比前些年翻了好几番。”

  威县地处河北省南部的黑龙港流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多是盐碱地,土地贫瘠,不适合种庄稼,村民前些年多以种植棉花为生。2013年初,林果专家、河北省林业厅退休干部曲宪忠经考察发现,威县西沙河流域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宜梨树生长。此后,威县邀来国内多位林果专家,实地调查、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在该县西沙河流域建设实施10万亩梨产业带。

  为提升梨产业发展水平,威县专门成立了梨产业园区管委会,统筹土地流转、农业招商、资金整合等工作。威县还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联合建设河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县试验站,并在相关村镇配备了梨产业专职干部和技术人员。

  威县洺河水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苏桂珍介绍,威县在发展标准化梨园时,从企业入驻开始,经过苗木繁育、起步建园、生产管理到包装销售、贮藏加工、市场物流等,都严格执行绿色A级生产标准。

  “我们村产的梨可是‘阅兵梨’!”草楼村村支书王贵新说,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期间,威县梨果被选送到北京阅兵村慰问阅兵将士,经中国武警疾控中心食品检测室检测全部合格,荣获了“阅兵梨”的美誉。

  威县为支持贫困村发展,在发展梨产业之初,将其作为一个脱贫产业来规划,实行“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股份制扶贫模式,实现了“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红金”。通过“入主”梨园,目前入股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

  西沙河流域内的袁庄村是威县贫困人口最多的区域。2014年,袁庄村村民袁书洲将他家的5亩土地流转,并将领到的3000元扶贫款作为股金投入企业。“以前辛辛苦苦种棉花,到头来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土地流转了,每亩地有租金,自己还能在家门口打工,年底还能分红,年收入超过2万元没问题。”袁书洲跟记者算了一下收成。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威县打破了“棉花独大”的产业结构,梨果业实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威县梨产业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引进陕西海升、河北秋月等龙头企业40余家,建立农民合作社95个,发展优质梨树面积10万亩。

  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表示,通过打造绿色A级梨产业园,威县走出了一条平原县林业发展的新路子,激活了现代农业崛起的新引擎,这10万亩梨园不仅绿化了生态环境,还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2016年威县共退出贫困户5814户、13052人。

相关阅读

原标题:种桑养蚕成为午街铺镇农户增收新亮点  1月2日讯 泸西县午街铺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模式着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破解村集体[详细]
1月1日讯 寒冷的冬天,不少家庭喜欢品尝热气腾腾的火锅。而美味可口的火锅中,最常见、最受市民欢迎的食材少不了糯软滑爽的粉丝和粉条。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市出产的各类粉丝产品[详细]
近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乡艾子村5组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分管特色产业的相关负责人杨小冬正在查看大棚内菌床温、湿度。据悉,该基地业主陈益海、陈益全系亲兄弟,前者常年在外务[详细]
12月28至29日,第二届桂林永福富硒沙糖桔宣传推介会举行。今年永福县富硒沙糖桔种植面积已超过36万亩,产量近50万吨。富硒沙糖桔产业已成为该县产业扶贫、助民致富的“甜蜜事业[详细]
12月30日讯 整洁白净的卫生间内安放着冲水马桶,电热水器24小时提供热水,储水器能常年提供自来水……“卫生和生活条件好了,来玩来住的游客越来越多。”说起“厕所革命”带来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