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致富之道

二十三年养大一个“蚕姑娘” 托起全村致富希望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天瑜

  23年前的春天,谌宏远从陕西抱回了为土地沟村带来希望的“蚕姑娘”。

  当时的谌宏远刚被推举为湖北省郧县土地沟村村支书。那时,土地沟村属于湖北省郧县的穷乡蔽野山沟沟,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流:“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坡无三尺平,地厚二寸土,年年闹灾害,十年九不收。”


二十三年养大一个“蚕姑娘

  当选村支书后,谌宏远笃定决心:要挖掘本地潜力促发展,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彻底改变土地沟村贫困落后面貌。三五年不行,用十年八年,绝不辜负村民们的期望。

  谌宏远跟村干部们一起分析了土地沟村的现状:虽然地处边缘,但环境好、空气新鲜,土质油黑,适应栽桑,而且村民有养蚕的传统,以往只是没组织好,没成气候。

  目标定好后,谌宏远先是自费到陕西学习养蚕技术,并买回1000多株桑树苗栽到他的承包地里。他试养了四张蚕,年收入2000多元。他和妻子经算账,养一张蚕赛养一头大肥猪。便跑上跑下向村民游说,带动起村里47户农民一块儿植桑养蚕。

  在随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土地沟村桑园面积发展到700多亩,养蚕农户达到50%以上。

  然而就在土地沟村桑蚕产业热火朝天时,由于自然灾害,一场始料不及的挫折发生了。这一年村里养蚕单产极低。蚕茧少不说,且销路不畅,一家一户的蚕茧还要挑到120多公里外的县城去卖。稍一耽搁,鲜优的茧子就变成蛾子丁,没用了。

  面对市场的波动,群众的埋怨,谌宏远认识到,要做强桑蚕产业,光靠卖茧子是不行的。必须引进加工设备来打开市场。

  谌宏远带着两个农民一起去河南考察学习,回村后一起反复研究,在土地沟村先后成立了“桑蚕专业生产合作社”和“蚕茧加工技术协会”,并进驻桑蚕技术专家实地指导。为提高桑叶和蚕茧产量和质量,谌宏远又组建了养蚕产业联合体,推行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由原“粗桑叶”到“精饲料”,“毛蚕茧”到“优丝絮”的进化转变。

  为了让自家的“蚕姑娘”越长越漂亮,招引更多“俊男子(进入大市场)”,谌宏远针对市场变换、销费者需求,与村委会一班人及时调整蚕业发展空间思维,走优化蚕业深加工之路,生产蚕丝系列产品,应对市场挑战,吸引不同销费者。为此,谌远宏多次赴武汉、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取经,还请湖北省农科院专家到村里考察,达成共同开发蚕沙保健枕的合作协议。很快,村里建起了蚕产业厂区,开发出蚕丝被、蚕沙保健枕、桑枝食用菌等绿色系列中、高档产品。

  2012年11月,谌宏远去北京参加了全国农业专业桑蚕合作理事会,为土地沟村揣回了一面金灿灿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大匾牌。

  如今,61岁的谌宏远由于奔波操劳,身体已大不如前,他也开始着手选拔年轻人,为村级班子增添后力。目前,已有4名善于钻研技术的青年进了村“两委”班子。谌宏远对新选进的年轻干部不仅传帮带,还压担子,盼望着这群后起之秀能让土地沟村桑蚕产业做得更大、走得更远。

相关阅读

原标题:种桑养蚕成为午街铺镇农户增收新亮点  1月2日讯 泸西县午街铺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模式着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破解村集体[详细]
1月1日讯 寒冷的冬天,不少家庭喜欢品尝热气腾腾的火锅。而美味可口的火锅中,最常见、最受市民欢迎的食材少不了糯软滑爽的粉丝和粉条。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市出产的各类粉丝产品[详细]
近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乡艾子村5组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分管特色产业的相关负责人杨小冬正在查看大棚内菌床温、湿度。据悉,该基地业主陈益海、陈益全系亲兄弟,前者常年在外务[详细]
12月28至29日,第二届桂林永福富硒沙糖桔宣传推介会举行。今年永福县富硒沙糖桔种植面积已超过36万亩,产量近50万吨。富硒沙糖桔产业已成为该县产业扶贫、助民致富的“甜蜜事业[详细]
12月30日讯 整洁白净的卫生间内安放着冲水马桶,电热水器24小时提供热水,储水器能常年提供自来水……“卫生和生活条件好了,来玩来住的游客越来越多。”说起“厕所革命”带来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