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最大综合性门户网站 权威媒体 外宣窗口!
11月25日讯 “山上是油茶种植基地,山下是油茶加工企业和生态电商园,销售不愁,脱贫致富无忧。”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村民肖友良信心满满地说,全村300多户村民用土地入股发展油茶产业,挂果后年产值可上千万元。
近年来,万山区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造、管、用”三方面创新,探索营造林发展新模式,形成生态建设、农民收入、产业发展增长点。
截至2016年底,万山区营造林58.5万亩,3544户村民依靠营造林产业鼓起了“钱袋子”,户均获取“绿色产值”4000元。
规范项目管理 提升造林质量
万山区将石漠化综合治理、省市县级森林植被恢复、农业综合开发和油茶示范林建设等绿化造林工程统一纳入营造建设项目实施,组建了营造林技术专家组,为造林主体提供“一对一”全程技术指导,对造林主体、农户和生态护林员开展栽培技术培训。
2016年,万山区育苗面积达87亩,总产苗量355.7万株,合格率达98%。
同时,万山还积极推广竹类、油茶、枣子等经济林,以及葛根、白术等林下种植的造林技术,细化技术规则,确保营造林营造效率和造林质量双提升。
优化考核办法 创新管林机制
万山把参与营造林项目的造林主体纳入信用等级管理范畴,围绕营造林项目建设的面积完成率、营造林质量、安全生产等指标,对23个营造林重点监管事项进行量化,实现了由过去注重监管数量指标向监管综合指标转变。
通过“三年三评三付”的新做法,实行第一年评造林完成率、造林密度、整地质量等基础指标,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兑现第一次补贴资金;第二年评保存率、管护情况等管护指标,保存率达80%以上兑现第二次补贴资金;第三年评成林率,森林保存率达80%以上兑现第三次补贴资金,确保营造林建设栽一片、活一片、成一片。
盘活林业产权 放活用林资源
万山设立区林权登记管理办公室,完成了对全区山林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放林权证2.56万户。建立区乡两级林权交易平台,推动林权承包、租赁、转让等交易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共落实森林政策性保险49万亩,保险金额达4.9亿元,流转林地1.21万亩,林权抵押2074亩。
科学规划“一核两带”营造林产业布局,农旅产业观光带将大力发展蜜枣、油茶、香柚等,农牧花卉产业带则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竹业等。出台政策,对企业、林业合作组织、造林大户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造林项目进行优先安排,提供直接补贴资金和间接费用补贴支持,鼓励造林主体推动整村、整乡规模化营造林建设,促进营造林投资的多元化。截至目前,全区投入营造林项目补贴资金36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7200万元。
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山地旅游和立体农业等林业多种经营,鼓励农户以资源、资金、劳务等方式入股发展林业产业脱贫致富,引进林业企业5家,组建林业合作社47家,发展林业种植大户15户,建成竹业基地4万亩,优质油茶基地3.9万亩,精品水果基地3万亩,形成了丹阳村、龙田村、瓮岩村等营造林产业村,调动了社会参与营造林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