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致富之道

养殖土鸡 “互联网+”助力桐村增收致富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以年

  “我把土鸡销售信息发上朋友圈,扶贫工作队帮忙转发,100多只土鸡半个月就销售一空。”这几天,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桐村2组村民余发强这几天别提多高兴了。依靠互联网,余发强通过养殖土鸡实现增收。


“互联网+”助力桐村增收致富

  余发强妻子长年患有脑膜炎,丧失劳动能力,儿子也不幸患上一种怪病,家里债台高筑,单靠女儿一人在外务工补贴家用。今年扶贫工作队进村后,支持3000元帮助余发强购买土鸡苗。余发强在山上茶园放养生态土鸡,上面种茶,树下养鸡,鸡可为茶园除虫,鸡粪可为茶树提供生态养料。土鸡出笼后,扶贫工作队又帮助余发强把土鸡运往县城,并利用微信朋友圈转发推介。“瑶山走地鸡,精准扶贫帮忙卖”的信息一转发,联系购买的络绎不绝,余发强一笼鸡卖出了6000多元。

  桐村1组村民王枝柳的“湘江源生态羊”最近也火热朋友圈。王枝柳是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扶贫工作队雷纯高向王枝柳提供3000元无息借款,并帮助他争取5万元扶贫贷款,使他的养羊场由40头扩大到100多头。扶贫工作队把他养羊的图片通过朋友圈进行转发推介,“湘江源生态羊”受到热捧,销路一下子打开。

  扶贫队长徐化平介绍,座落在三分石下的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桐村,曾因地处高寒、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被冠以“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去年来,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桐村投入50多万新建了移动电话基站,手机信号全覆盖,wifi网络进家门。村里家家户户配起了手机,用上了微信,小乡村进入网络时代。桐村通过实施“互联网+”计划,在利用微信朋友圈推销农产品,带动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村里种植高山云雾茶100余亩,并发展“茶园+土鸡”立体产业模式养殖了2000多羽土鸡,通过互联网带动,一只鸡可卖到50—70元。


图片来源互联网

  村民李世武投资60多万兴办蓝山湘江瑶人食品有限公司,豆腐加工生产线也正在进行安装调试,即将投产。李世武在村里建成了220平米的豆腐加工厂房,兴建了瑶家石磨豆腐纯手工作坊和自动化豆腐加工生产及包装两条生产线。他已在淘宝上开设湘江源豆腐店,想让人们尝尝用湘江源头水做成的瑶山豆腐。

  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桐村投入20多万元修建了安全饮水水塔,把纯净甘甜的自来水接到家家户户厨房。投入30多万安装了40多盏太阳能节能路灯,一到晚上村里灯火通明。桐村支部书记赵昌宏说:“通过这两年的扶贫帮扶,桐村的脱贫道路越走越宽,村民的钱袋子也一天天鼓了起来。”

  初冬的桐村,在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和金黄色的银杏树点缀下,显得格外迷人。

相关阅读

原标题:种桑养蚕成为午街铺镇农户增收新亮点  1月2日讯 泸西县午街铺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模式着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破解村集体[详细]
1月1日讯 寒冷的冬天,不少家庭喜欢品尝热气腾腾的火锅。而美味可口的火锅中,最常见、最受市民欢迎的食材少不了糯软滑爽的粉丝和粉条。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市出产的各类粉丝产品[详细]
近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乡艾子村5组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分管特色产业的相关负责人杨小冬正在查看大棚内菌床温、湿度。据悉,该基地业主陈益海、陈益全系亲兄弟,前者常年在外务[详细]
12月28至29日,第二届桂林永福富硒沙糖桔宣传推介会举行。今年永福县富硒沙糖桔种植面积已超过36万亩,产量近50万吨。富硒沙糖桔产业已成为该县产业扶贫、助民致富的“甜蜜事业[详细]
12月30日讯 整洁白净的卫生间内安放着冲水马桶,电热水器24小时提供热水,储水器能常年提供自来水……“卫生和生活条件好了,来玩来住的游客越来越多。”说起“厕所革命”带来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