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致富之道

贵州“香菇嫂”王道菊: 如今纯收入十万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荣荣

  原标题:贵州“香菇嫂”王道菊:以前不识存折,如今纯收入十万

  12月9日讯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的王道菊曾因家庭困境,是镇上出名的精准扶贫对象。

  “家贫早当家。”王道菊初中毕业就和家里人一样下地干活。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嫁人后,王道菊为了抚养两个孩子,更加勤奋。


贵州“香菇嫂”王道菊

  “一分钱掰成几份花。”王道菊虽然勤俭持家,可还是入不敷出。

  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欠发达省份,资源条件差、发展底子薄、经济实力弱、人均收入低。在新划分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有65个县分布在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王道菊家所在的黔西县洪水镇地处乌蒙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王道菊,是黔西县要确保如期脱贫的精准贫困户之一。

  让王道菊一家改变的直接外因,是至今仍在实施的贵州精准扶贫行动。

  让王道菊学而有成的机遇,是在“黔西县食用菌产业园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学习。


贵州“香菇嫂”王道菊

  记者了解,“黔西县食用菌产业园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主要为园区农民讲习食用菌栽培技术,企业精神,扶贫政策、党的知识等。

  2017年4月毕节市提出开展“脱贫攻坚讲习所(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工作以来,把党支部建在生产小组上,深入农村、深入农民、深入精准贫困户开展“讲习”,确保贫困人口“干有方向、干有目标、干有激情、干有效果”。

  洪水镇帮扶干部为王道菊一家制定的脱贫规划是“就业、脱贫、创业、小康。”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核心地带,山地、丘陵喀斯特面积比重大,生态环境高度脆弱,难以套用其他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山地高效农业是贵州实施产业扶贫的有效方式。

  2017年8月,经过三年多岗位锻炼的王道菊成为黔西县食用菌示范出菇区示范种植户和管理负责人。

  “刚进园区时菌棒都不认识,现在,除了管护园区的多个大棚,自己还承包了5个种植大棚。”王道菊说,“从入园时1000元工资到今年纯收入10万元,精准扶贫和讲习所让我活出了人生精彩。”

  以前穷得连存折都没见过的王道菊如今住上了新民居、骑上了电动车。更可喜的是,以前坐在下面听“讲习”的王道菊,如今学而有成走上讲台成为农民信赖的种植“土专家”,经常为大家讲习食用菌栽培技术,被大家俏皮称呼为“木耳西施”“香菇嫂”。

  2017年4月至今,“黔西县食用菌产业园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通过47场次集中讲习、分散讲习和预约讲习等方式,影响3000多人次,精准帮扶新桥村60户贫困户234人全部脱贫。

  “知行合一学而不厌巾帼不让须眉;勤能补拙厚积薄发有志者事竟成。”黔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罗智琼说,“讲习之美就在于扶智更扶志!”

  作为传统的农业县,黔西农民以往种植白菜、红薯、苞谷,广种薄收。如今,王道菊等农村妇女走进食用菌科技大棚,从装棒、育苗开始,到收获、分拣、清洗、包装全过程学习,实现就业到创业、农民到农业工人的蜕变。

  “知识改变命运。”王道菊告诉记者,下午有两位博士来讲食用菌冬季管护,她要抓紧时间完成上午工作好去学习。在大棚里,满眼的木耳就如同婴孩被王道菊悉心呵护。

  记者走访了解,黔西县遍布田间地头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已有514个,实现村村覆盖。16000余场次的各种形式讲习让60余万干群受益。

相关阅读

原标题:种桑养蚕成为午街铺镇农户增收新亮点  1月2日讯 泸西县午街铺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模式着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破解村集体[详细]
1月1日讯 寒冷的冬天,不少家庭喜欢品尝热气腾腾的火锅。而美味可口的火锅中,最常见、最受市民欢迎的食材少不了糯软滑爽的粉丝和粉条。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市出产的各类粉丝产品[详细]
近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乡艾子村5组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分管特色产业的相关负责人杨小冬正在查看大棚内菌床温、湿度。据悉,该基地业主陈益海、陈益全系亲兄弟,前者常年在外务[详细]
12月28至29日,第二届桂林永福富硒沙糖桔宣传推介会举行。今年永福县富硒沙糖桔种植面积已超过36万亩,产量近50万吨。富硒沙糖桔产业已成为该县产业扶贫、助民致富的“甜蜜事业[详细]
12月30日讯 整洁白净的卫生间内安放着冲水马桶,电热水器24小时提供热水,储水器能常年提供自来水……“卫生和生活条件好了,来玩来住的游客越来越多。”说起“厕所革命”带来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