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致富之道

甘肃武都区发展“带贫”合作社 让农民共同致富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荣荣

  原标题:陇南武都区发展“带贫”合作社 成农民致富新路子

  12月24日讯 近年来,武都区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盘活土地资源、增加贫困户收入为重点,针对原有合作社组建不规范、发展层次低、经营规模小、“空壳化”现象严重、带贫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制定了新型“带贫”合作社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大力培植和扶持壮大“带贫”合作社,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加入“带贫”合作社,使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平等参与联合生产、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联合“捆绑发展、共同致富”。

  赵三徐是玉皇乡院子湾村艾山社的贫困户,在充分了解了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之后,于2015年初,加入了该村的康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合作社签订了药材收购协议,没有了销售方面的后顾之忧,便放心的把自家的12亩地全部种植了中药材。前些天拿着刚从合作社领来的4万多元中药材销售款,赵三徐高兴得合不拢嘴。

  康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桂英介绍说,为了更好的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2014年,成立了武都区康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帮助玉皇乡院子湾村、杜家山村的贫困户在网上卖药材。2016年,在院子湾村建立养殖基地和千亩黄芪基地,黄芪基地与贫困户达成协议,合作社负责提供黄芪幼苗、肥料和种植技术,贫困户提供土地,等收获时,她以高于市场5%到10%的价格来收购黄芪等中药材。如今合作社带动的贫困户已有140多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其中有56户已脱贫。

  随着“带贫”合作社的发展,带贫效果的日渐显现,很多村民已不满足几户十几户成立合作社,而是整村组、整流域村民成立合作社,以便资源、技术、信息共享,节约成本,扩大销路,实现共同富裕。

  马街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沙坪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官化村、弯儿下、寺背等村,积极组建整村组带贫合作社,建成了沙坪流域产业富民“双椒”套栽示范园和万亩花椒综合管理示范基地,面积达到1.2万亩,合作社组织农户加强低产园改造、强化技能培训,开展综合管护,实施更新复壮,修建了马街沙坪节水灌溉工程,降低了多家农户独自生产的成本,提高效益,受益群众911户4100人。2017年该流域花椒总产量达到70.4万斤,产值4576万元,人均花椒纯收入6696元,实现了片区整体脱贫目标。

  “加入合作社两年多来,不仅学到花椒管护技术,还增加了花椒销售收入,前几年花椒每斤30多元,今年花椒每斤卖70多元,整整翻了一番,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官化村村民樊东说。

  武都区以产业帮扶为工作重点,把发展“带贫”合作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推进精准脱贫的着力点,切实解决了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资金、销售等难题。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区共组建带贫合作社545个,其中新建134个,改建411个。目前,合作社运行良好,带贫成效明显,相关特色产业已在贫困乡村做到全覆盖,油橄榄发展43万亩,花椒100万亩,中药材20.2万亩,核桃56万亩,中蜂3.8万群,切实为全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相关阅读

原标题:种桑养蚕成为午街铺镇农户增收新亮点  1月2日讯 泸西县午街铺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模式着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破解村集体[详细]
1月1日讯 寒冷的冬天,不少家庭喜欢品尝热气腾腾的火锅。而美味可口的火锅中,最常见、最受市民欢迎的食材少不了糯软滑爽的粉丝和粉条。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市出产的各类粉丝产品[详细]
近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乡艾子村5组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分管特色产业的相关负责人杨小冬正在查看大棚内菌床温、湿度。据悉,该基地业主陈益海、陈益全系亲兄弟,前者常年在外务[详细]
12月28至29日,第二届桂林永福富硒沙糖桔宣传推介会举行。今年永福县富硒沙糖桔种植面积已超过36万亩,产量近50万吨。富硒沙糖桔产业已成为该县产业扶贫、助民致富的“甜蜜事业[详细]
12月30日讯 整洁白净的卫生间内安放着冲水马桶,电热水器24小时提供热水,储水器能常年提供自来水……“卫生和生活条件好了,来玩来住的游客越来越多。”说起“厕所革命”带来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