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最大综合性门户网站 权威媒体 外宣窗口!
12月23日讯 挖沟、下种、盖土……年底本是农閒时节,但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闪当村田地里的遮阴网下却一片繁忙。34岁的余丽萍近两个月来忙得不可开交,今年她种了200亩羊肚菌。
她说:“脱贫致富主要靠我们自己发展产业,不能老等国家政策。”
余丽萍初中毕业后,靠外出到呼和浩特打工赚钱,做服务员、帮人养鸡,日子还算过得去。但结婚生子后,外出打工就不再是长久之计。
近年来,脱贫攻坚政策在闪当村落地生根,大山深处的村民们住上了新房子,退耕还林种起了核桃、天麻等经济作物。
余丽萍认为,只要人勤奋,就有机会脱贫致富。
闪当村的田地主要种植玉米,每年九月份玉米收割后,地便空出来。看着眼前的大片空地,余丽萍想,要是能找到一个生长週期短、又适合冬季种植的项目该多好。
电视上农业频道一期种植羊肚菌的节目引起了余丽萍的注意,灵感从她脑中一闪而过,反问自己:羊肚菌还可以人工种植?
羊肚菌有“菌中之王”和“蘑菇皇后”的美称,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用菌及药用菌,在医学上和保健上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余丽萍对它并不陌生,她从小就跟随村里人到山上去采摘野生的回来做饭吃。
余丽萍为此心动,先是通过网路查阅了羊肚菌的有关资料,后又打听到羊肚菌在昆明供不应求,便很快下定决心做人工种植羊肚菌项目。
2015年11月,余丽萍隻身一人前往云南丽江市华坪县学习羊肚菌种植技术,学成后,拿出积攒多年的5万元在村里租了6亩地、搭起遮阴棚、撒下了第一批羊肚菌种子……因为在贡山县还没有人工种植羊肚菌成功的先例,她成了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出菌前的两个月对余丽萍来说度日如年,一度忐忑不安到整夜睡不着觉。家人不支援,说她真是瞎折腾;村里人不相信,说羊肚菌都长在深山里,地里怎么可能种得出来?
余丽萍说:“我所有的积蓄都压在羊肚菌上,一旦失败就很难重新开始。”
眼见一株蚂蚁般大小的羊肚菌幼苗轻轻探出头来,发现是报信菇,余丽萍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几天后,6亩地里一朵朵羊肚菌幼苗争先恐后闯入她的视野。
大获丰收,6亩羊肚菌收入3万元。试种成功的余丽萍喜出望外。
贡山县农业局将余丽萍种的羊肚菌和深山采摘的野生羊肚菌干品送到农业部农产品品质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报告令人振奋:人工种植的羊肚菌各项指数不比野生羊肚菌低,一些利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甚至高于野生羊肚菌。这更坚定了余丽萍种植羊肚菌的信心,2016年,她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6亩,收入8万元。
随着羊肚菌种植在全县逐渐铺开,她的工作也变得繁重起来,指导农户种植,开展技术培训,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全县羊肚菌的种植培训上。
羊肚菌种植时间短、见效快,自2015年余丽萍尝试种植羊肚菌获得成功后,贡山县就将人工种植羊肚菌列入了全县主要农业发展产业项目,目前该县羊肚菌种植面积308亩,先后成立了2家合作社,惠及140多户村民。当前,贡山县正探索在林下种植羊肚菌,已尝试林下种植6.6亩。
经过不断摸索,余丽萍对羊肚菌种植的技术和销路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她说:“今年1斤新鲜的羊肚菌市场上卖70元,亩产160斤,除去成本有1万多元的收入。”对这个价格和收入,她并不满意,要是能屯到秋冬季,每斤可以卖到400元以上。
余丽萍说自已已经“吸取教训”,并着力改进销售思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正筹措资金建立羊肚菌加工厂,目的是通过对羊肚菌加工储存,既能解决因交通不便导致的滞销难题,也有利于卖到更好的价钱。
云南有447万多贫困人口和88个贫困县,提出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将“输血”与“造血”结合,确保深度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余丽萍说:“只要用心耕耘,脚下就是充满希望的田野。”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