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专家解读

教授坐田头讲授 指导农民调整种养殖结构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小小

  8月26日上午,几十名来自各地的蔬菜种植户和市县农委的同志,在江苏盐城市建湖县沿河镇长新村安沟组宋寿明、宋寿权兄弟的玉米田头,品尝煮熟的“农科玉368”玉米,不时发出由衷感叹:“这玉米真好吃,甜甜的、粘粘的,口感真好。”

  “你这玉米一亩能卖多少钱?”

  “一亩一季可卖到近5000块钱。前两天我1.5亩地的鲜玉米就卖了7200元,除去人工成本,亩纯收入3500元。接着还可以种第二季。”

  “你是怎么想起种这‘农科玉368’品种的?”“种这个品种,多亏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吉教授,他们指导的这个‘农科玉368’已种四年了,适合我们地区种。从种的这四年看,水年份产量不如旱年份好,今年干旱,这玉米品质好,产量高。就我现在已卖的情况看,今年每亩要比去年一季多收入500块。”宋寿明说。

  如何指导农民调整种养殖结构,建湖县沿河镇经常请来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吉加兵、扬州大学教授江解增等专家,在田头讲授玉米优质高效栽培、蔬菜标准化生产等现代农业技术,专家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实用的讲解,让一批种植、养殖多年的“老把式”们直叹“开眼界”。

  沿河镇党委书记徐健说:“为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模式,先摸底搞清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再有针对性地请专家到田头当面指导,实地解决农民种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品尝着好吃的玉米,大家他一言你一语地说着,一刻也未停下来。

  “你兄弟俩种的这块地有多少亩?”“30亩。”

  “这鲜玉米一成熟,几天能卖完?”“三天内卖完。”宋寿明说。

  “你种的这玉米株行距是什么规格?”现场有人问宋寿明。

  “行距75公分左右,株距25公分左右,每亩栽3000~3200株。”宋寿明说。

  在宋寿明一块近两天就要上市的玉米地头,大家看到每株玉米秆上立着两个“黑胡子”的玉米穗,剥开就露出了洁白挤满的玉米粒,有的一棵上还有三个穗。宋寿明介绍说:“‘农科玉368’,每株只结两个穗,第三个穗是无效穗。”

  在田头,有人追问宋寿明:“种玉米用什么肥料,打什么农药。”宋寿明说,他用的是生物农药,无毒也无残留。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另外用些复合肥。

  建湖县农业委员会主任姚国军说:“现在县里每年拨出200万元推进农民职业培训,全县2000多名曾参加培训的农民都扩大了种养规模,80%以上参加培训农民成为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民致富带头人,先后建成蔬菜、苗木花卉、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170多个,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现代新型农民脱颖而出。”

相关阅读

1月2日讯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近年来,猪肉消费逐渐增多,传统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以适度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养殖业应运而生。然而,猪吃的饲料有管理要求吗?猪长得快,是被催肥的[详细]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焦点。围绕乡村振兴,会议首次提出“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调“破除一切束缚[详细]
12月28日讯 入不敷出成南昌市青云谱区洪都街道热心村今年的“关键词”。谁也没想到,这个曾经的“全国百强村”“江西第一村”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热心村村务公开数据显示,截[详细]
12月28日讯 据报道,入冬以来,我国玉米价格涨势不断,专家表示,当前玉米供求关系并未扭转,玉米库存仍亟待消化,需有相应顶层设计解决结构性矛盾。农业部数据显示,12月第2周全国玉米平[详细]
近日,一批专家深入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高培村田间地头,手把手给群众传授讲解钩藤的生理特性、温度湿度、病虫害防治、施肥、除草管理,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掌握钩藤科学栽培及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