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致富之道

贵州铜仁让农户蔬菜卖出去 腰包鼓起来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青青

  “感谢政府为我们找了个好销路,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肩挑背驮去卖菜,我家这一亩白菜在菜园子里就卖完了。”近日,碧江区六龙山乡小冬营村张胜海种植的白菜通过锦江配送公司收购,卖了4000元。


贵州铜仁让农户蔬菜卖出去

  今年来,碧江区多措并举,积极为贫困户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切实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

  该区整合了涉农专项资金1700万元,推动蔬菜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同时,无偿为贫困村发放了20万元蔬菜种子,为26个贫困村下拨了26万元蔬菜种子专项资金,用于自行采购蔬菜种子。

  采取“公司+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的订单模式,组织“蔬菜配送公司”与贫困村或合作社签订蔬菜、食用菌产品订购合同,公司以低于市场当日价20%的价格上门收购贫困农户生产的蔬菜和食用菌产品,保障贫困村生产的蔬菜和食用菌产品不愁销。目前,锦江蔬菜配送有限公司已与瓦屋的丁家溪、溪坎等21个贫困村签订蔬菜、食用菌产品订购合同。

  以组建专业合作社、公司的形式,引导贫困户以资金或土地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或公司,通过合作社或公司的运作增加收益。企业带动贫困户的方式主要是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机制,与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企业建立供销合作关系。示范基地的食用菌成熟后进行销售,采取保底分红,企业(合作社)按所得收入资金的5%纳入基地所在村的集体经济,并由所在村委会统筹安排用于分配给当年本村的贫困户。依托基地建设,扶持和促进各类协会建设,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以企业、协会为纽带,一方面促进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另一方面延长产业带,拓展市场,衔接产销,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碧江区成立了6个蔬菜、食用菌技术专家服务团,分赴深度贫困村指导蔬菜、食用菌种植和生产。目前,已开展种植培训11场次625人,下村服务9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20余册。为贫困户种植蔬菜、食用菌提供了技术支撑。

  目前,该区34个贫困村共销售蔬菜3.2万斤,金额达5.12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

相关阅读

原标题:种桑养蚕成为午街铺镇农户增收新亮点  1月2日讯 泸西县午街铺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模式着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破解村集体[详细]
1月1日讯 寒冷的冬天,不少家庭喜欢品尝热气腾腾的火锅。而美味可口的火锅中,最常见、最受市民欢迎的食材少不了糯软滑爽的粉丝和粉条。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市出产的各类粉丝产品[详细]
近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乡艾子村5组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分管特色产业的相关负责人杨小冬正在查看大棚内菌床温、湿度。据悉,该基地业主陈益海、陈益全系亲兄弟,前者常年在外务[详细]
12月28至29日,第二届桂林永福富硒沙糖桔宣传推介会举行。今年永福县富硒沙糖桔种植面积已超过36万亩,产量近50万吨。富硒沙糖桔产业已成为该县产业扶贫、助民致富的“甜蜜事业[详细]
12月30日讯 整洁白净的卫生间内安放着冲水马桶,电热水器24小时提供热水,储水器能常年提供自来水……“卫生和生活条件好了,来玩来住的游客越来越多。”说起“厕所革命”带来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