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专家解读

把小麦品质差价拉开 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小张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由于今年小麦质量普遍偏好,符合收储条件的小麦超过去年。有记者在山东、安徽等产粮大省了解到,尽管已经提前应对,但多地处于仓容总体勉强够用、局部紧张的状态。粮食专家指出,前期高仓满储,当前陈粮出库难,加上后期托市收购预期强,今年,各库存点需要防止新粮上市可能导致的粮食库存“堰塞湖”现象。

  陈粮出库难,高仓满储导致的仓容问题其实只是表面现象。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李国祥认为,仓容紧张的背后,凸显出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生产优质小麦的紧迫性,同时也体现出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拉开优质小麦和普通小麦差价的必要性。

  李国祥:现在整体来看,优质小麦供求关系偏紧,普通小麦供求关系出现销售不是很顺畅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对于普通小麦要适度调解。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也存在问题,小麦的品质差价还是没有拉开,市场里的优质小麦供不应求,普通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按照现在来看,还是偏高,导致农民不太愿意调整结构。所以如何完善最低收购价格,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核心就是要把品质差价拉开,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

  除了政策的调整,李国祥认为,想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产粮大省还应该考虑增加粮食存储的库容,同时发挥全国小麦仓容一盘棋的作用,对收储困难的小麦进行及时调运,确保夏粮收购顺利进行。

  李国祥:在推进小麦最低价格改革的时候,也要确保农民收进来的小麦不要出现“卖难”,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小麦作为口粮,要保证绝对安全,库存相对来说还需要保持高位,这就需要在局部地区和小麦出产去增加库容建设,保证农民种下的粮食能够及时收进来。对于小麦不同地区出现供求关系不一样的现象,要及时通过全国小麦仓容一盘棋,把仓容比较紧张的地区的小麦及时调出去。这样才能使得全国性的小麦调整好结构,确保量粮食安全,同时保护农民的利益。

相关阅读

1月2日讯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近年来,猪肉消费逐渐增多,传统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以适度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养殖业应运而生。然而,猪吃的饲料有管理要求吗?猪长得快,是被催肥的[详细]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焦点。围绕乡村振兴,会议首次提出“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调“破除一切束缚[详细]
12月28日讯 入不敷出成南昌市青云谱区洪都街道热心村今年的“关键词”。谁也没想到,这个曾经的“全国百强村”“江西第一村”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热心村村务公开数据显示,截[详细]
12月28日讯 据报道,入冬以来,我国玉米价格涨势不断,专家表示,当前玉米供求关系并未扭转,玉米库存仍亟待消化,需有相应顶层设计解决结构性矛盾。农业部数据显示,12月第2周全国玉米平[详细]
近日,一批专家深入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高培村田间地头,手把手给群众传授讲解钩藤的生理特性、温度湿度、病虫害防治、施肥、除草管理,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掌握钩藤科学栽培及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