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最大综合性门户网站 权威媒体 外宣窗口!
在吉利的发展史上有两次并购让世界为之震惊,其一是对沃尔沃的收购,其二则是今年6月23日完成的对宝腾的收购。
今天,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与DRB-HICOM集团签署并购宝腾最终协议一百天后,双方在马拉西亚吉隆坡联合发布PROTON Holdings Berhad(宝腾控股)及下属企业Perusahaan Otomobil Nasional Sdn Bhd (宝腾汽车)的董事会成员及部分高管成员。
国际化团队的任命
宝腾汽车的董事会成员及部分高管成员如下:Dato’ Sri Syed Faisal Albar (拿督斯里赛法依沙)将继续担任宝腾控股董事长一职,DRB-HICOM集团高管Shaharul Farez Hassan(沙哈鲁法瑞哈山)、Amalanathan Thomas(安马拉拿丹托马斯)、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李东辉、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冯擎峰将出任宝腾控股董事。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高级顾问余宁、前斯柯达全球首席执行官Winfried Vahland(范安德)将和以上五位宝腾控股董事一起出任宝腾汽车董事会成员。
宝腾控股已提名李春荣先生自2017年10月1日 出任宝腾汽车首席执行官,负责宝腾汽车的生产、制造、品控、研发以及销售和营销等各个职能,接替将于9月30日卸任的首席执行官Dato’ Ahmad Fuaad Kenali (拿督阿末弗亚)。李春荣先生在汽车行业拥有30年经验,曾在本田、起亚和东风等多个国际汽车品牌担任高管,他将全力主导吉利和宝腾联合开发新车型,首款联合开发的产品将是一款中型SUV,标志着宝腾首次进入这一炙手可热的细分市场。
现任副首席执行官Dato’ Radzaif Mohammed(拿督莫阿末拉扎夫则)将继续留任,协助李春荣先生开展工作。其他宝腾汽车管理团队成员分别来自马来西亚、中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具体人事任命将适时宣布。
正如宝腾控股董事长Syed Faisal(萨伊德)所表示:“我们与吉利的合作关系根基深厚,并且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双方已经共同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董事会,并将组建一支领先的国际化团队,共同实现宝腾品牌的全面复兴。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今天设定的目标。”
这支王者之师正是为了充分发挥DRB-HICOM集团的本土优势,全面整合吉利控股集团的国际资源,从而推动宝腾的全面转型和复兴,双方共同组建的一支国际化管理团队,他们将携手带领宝腾重新成为马来西亚最畅销的汽车品牌以及东盟地区前三大汽车品牌之一。
吉利的从0到1
吉利屡次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让世界看到了这个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强大实力,但是吉利稳扎稳打,一路走来背后的艰辛又有几人能知道?
不像那些根正苗红的国有车企,吉利这个纯粹的民营企业在早期创办的过程可谓是“路漫漫”,1986年11月6日,李书福以冰箱配件为起点开始了吉利创业历程。1997年的中国,基本上可以说是合资汽车的“天下”。吉利在面临资金、技术甚至大环境的不支持等许许多多的问题时,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汽车行业,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轿车企业。
在吉利人眼中,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没有技术就通过拆车来学习,大环境不支持那么就通过自身努力去适应这个环境。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汽车在浙江省临海市下线,吉利汽车取得了开创性的胜利。自此之后,虽然在做好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这条道路上吉利也走过弯路,不过好在能及时醒悟,吉利现在已经成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骄傲。
从收购沃尔沃到收购马来西亚“国宝”级别的的汽车品牌宝腾,屡次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为什么是吉利?将在十月一日正式出任宝腾汽车CEO的李春荣一语点破了其中的主要原因——支持。李春荣还在用一个在发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来诠释这一点。早在今年6月的时候,李春荣因为担心宝腾项目得不到集团的支持而前往杭州拜访过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李书福只是告诉他,吉利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全体员工的支持。吉利集团只要制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全公司上下各层人员都会权利的支持这个目标的完成,这也是近段期间曾在国营企业担任多年高管职位而今加入吉利的汽车界“老人”最大的感受。
收购宝腾的背后
如果说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是让世人对吉利这个中国汽车品牌有一个初步了解,那么吉利对宝腾的收购则是让世人知道了中国同样有着能和世界顶级汽车品牌相抗衡的自主汽车品牌。从最初全球23个合作候选人筛选出15个竞标者,到5家竞争者的脱颖而出再到最后最后3家的对决,竞争十分激烈就连吉利的投行顾问都曾劝阻吉利放弃,但是最终吉利却成功了。
正如宝腾执行董事在签约仪式现场所表示的,“我们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救赎点。我们相信宝腾在吉利并购下能够重现辉煌。”吉利对宝腾的收购并不是将宝腾作为“附属品”,而是成为一个在战略上、运营上跟宝腾适配的收购方,这是吉利对宝腾的一次救赎。
吉利收购宝腾汽车,不只是打开马来西亚市场这么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吉利将会一马来西亚为跳板,逐渐打开拥有12个国家,6亿多人口,300万辆规模的东南亚市场,吉利的全球化布局也将进一步地完善。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