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最大综合性门户网站 权威媒体 外宣窗口!
沈阳科讯网网站12月12日讯 《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在京发布,中腾信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董秘魏昆在致辞中称,中国的工薪阶层,是劳动力人口的主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属于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群体。在西南财大入户调查数据和中腾信业务实践数据的基础上,联合推出了中国第一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发掘工薪阶层的负债真相,分析消费金融行业存在的机遇与风险,并探寻这个庞大群体的信贷需求——对中国未来消费经济产生的影响。
图为:中腾信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董秘魏昆
魏昆表示,从2011年开始,发动多所高校的大学生,连续四次进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的调查覆盖全国29个省,363个县,4万多户家庭,获得了非常珍贵的一手数据。其中就包括中国工薪阶层信贷领域的翔实数据。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消费金融的快速增长。但现实中,消费金融供给不足,反过来对居民消费形成了制约。从《报告》的很多数据和结论来看,工薪阶层存在较大的消费信贷缺口。
魏昆就消费金融科技服务和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说,从大型商业银行到互联网金融公司,都说自己在做普惠金融,然而普惠金融真正的概念却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普惠金融首先强调包容性,不是只有低收入人群才得不到金融服务,有些中高收入人群可能也得不到(其中就包括工薪阶层),因此普惠金融是面向全体人群的,但低收入人群的服务是重点和难点;其次,普惠金融满足的金融需求不仅包括贷款,还应该有存款、汇款、保险等等;第三,普惠金融的获得应该是方便的、及时的和有尊严的;最后,最关键的是获得普惠金融服务要支付适当的价格,即满足商业上可持续的要求。
魏昆说,普惠金融并不只是做慈善,不是都跑到穷困地区扶贫,给农户提供无偿贷款。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这是不现实的,关键在商业上是不可持续的。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承担了自上而下的普惠金融政治任务,但目前整体推进效果不如人意。如果要找根源的话,一是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存在利率管制,商业上难以持续导致动力不足;二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和能力还不足以覆盖长尾人群。
在存、贷、汇三种基本金融服务中,支付功能毫无疑问是目前普惠程度最高的。从城镇到乡村,你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在用手机扫码支付,支付宝和微信转账汇款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而这些并不是传统金融机构实现的,也不是靠监管和政策,而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互联网企业,运用技术创新实现了移动支付的星火燎原。
而消费信贷,中国有大量缺乏征信记录的人群得不到金融服务,即便是有信用卡的工薪阶层,也存在很大的信贷缺口。传统金融机构迫切需要科技公司来提升他们的服务效率,通过互联网和科技手段,解决这部分人群“方便”、“及时”获得消费金融服务的需求。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