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观点评论

吴建伟:新型业态“自金融”倒逼银行和实体经济转型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小波

  沈阳科讯网网站12月7日讯,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携手成员银行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近百家银行电子银行部、网络金融部和科技部相关领导,以及金融科技公司、学术界的大咖参会,并就“科技赋能金融 智慧引领未来”的主题共谋智慧金融的发展之策。

浙商银行副行长吴建伟

  浙商银行副行长吴建伟参会并发表演讲,吴建伟认为,线上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在同时倒逼银行和其他非银行企业同时加快经营转型,融入线上业态,“自金融”将是未来金融科技行业的关键词,也是银行升级金融服务的主攻方向。

  如今的银行业,究竟仍然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还是已近黄昏的夕阳产业?

  吴建伟认为,一方面,从财报数据上看,银行并不是那么好。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等指标持续下滑,同时商业银行的资本占用一直较高,净资产收益率(ROE)相对较低,因此多年来国内上市银行长期深陷于低估值困境,市盈率一直处于低位,在资本市场上难获投资者青睐。然而另一方面,其他行业,尤其是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对原本银行的业务领域羡慕不已,甚至于大型传统行业企业,也纷纷难掩从事金融业务的冲动,不约而同地、不惜血本地申请或购买金融牌照。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大型企业和新型巨头争先恐后地涉足金融,绝不是要在如今白热化的竞争中再分一杯羹,成为又一只“吃不饱的恐龙”。

  随后吴建伟就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他认为,政策层面金融领域对民营资本的解绑是其中重要的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实体经济真实需求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才是更关键的主观成因。首先,线上经济的竞争挤压,要求传统企业必须做出改变。传统企业如果再不加快经营转型、不能为客户提供接近线上的金融体验,就将被逼到生死存亡的边缘。其次,金融科技的发展,使企业依托产业链、供应链,开展内部闭环的金融服务,并与其主营业务互为一体、互相促进成为可能。因此吴建伟指出这一过程主要是企业被自身需求推动而发生的,并把这种行为和背后动机定义为“自金融”。

  但广大非金融企业涉足金融领域时,受制于稀缺的牌照资源、高昂的资本占用、巨大的科技投入、复杂的风控体系等因素,搭建和运营“自金融”体系成本非常高,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发挥金融全牌照服务商的力量,借力金融科技,将按需定制的金融服务嵌入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提供包括支付、结算、融资、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赋予大型企业、小微企业乃至消费端等各类群体“自金融”的翅膀,满足国民经济中的各类参与主体对“自金融”的渴望和追求,助力实体经济腾飞。

  在这种机遇下,浙商银行正在努力成为“自金融”的整体服务方案提供商,也是浙商银行自身服务实体经济和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具体来讲,浙商银行首先从票据结算切入供应链金融领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流动性综合金融服务;其次在小微金服领域,围绕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产品体系。最后,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浙商银行“自金融”战略将向消费端延伸、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消费融资。

  近些年,大型企业“自金融”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内部子公司的财资管理、供应链的账期管理和融资等领域,局限在B端。鉴于多数企业缺乏做金融的能力与资质,为企业“消费端自金融”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发展蓝海。如果把企业的“消费端自金融”体系比作一台台个性化的机器,那么商业银行提供的这套解决方案就是一张可以标准嵌入这些机器的“金融芯片”。鉴于多数企业缺乏做金融的能力与资质,为企业“消费端自金融”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发展蓝海。

相关阅读

12月15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中国金融发展(港股03623)论坛暨第八届金鼎奖”在北京拉开大幕,并将目光聚焦于行业的“服务实体与转型发展”。与会的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详细]
实体经济对GDP贡献超预期增长数据来源:Wind资讯,苏宁金融研究院整理计算国内讨论明年上调基准利率的声音越来越多,特别是央行研究部门负责人认为,货币政策不应给予市场长期低利[详细]
说“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是个认识误区,估计有人会跳起来回应“这个说法怎么可能有问题”,甚至觉得这是在挑战他们的货币银行“三观”。先别着急上火,容我细细道来,看来真[详细]
“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地方性中小银行而言,既要回归到服务地方经[详细]
核心提示:12月14日凌晨,美国央行宣布加息,这已经是美国今年内第3次加息,结果立马引发全球主要经济体恐慌。那美国加息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提前做好风险隔离?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