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最大综合性门户网站 权威媒体 外宣窗口!
沈阳科讯网网站12月7日讯,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携手成员银行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近百家银行电子银行部、网络金融部和科技部相关领导,以及金融科技公司、学术界的大咖参会,并就“科技赋能金融 智慧引领未来”的主题共谋智慧金融的发展之策。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题为《FinTech与中国金融》的演讲。吴晓求教授指出中国的金融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这个变革的力量主要是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科技的力量,科技又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构建了它的AI和大数据平台,这种科技的力量将会改变中国金融的业态,会使中国金融的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二是市场化改革的力量,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力量,主要来自于金融结构的变革,尤其是在整个金融市场结构中证券化市场的比重在逐步地提升。这个也会使中国金融发生深刻的变革;三是国际化,未来的中国金融要构造一个全国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三种力量是未来中国金融会发生重大的历史性变革。
对于科技如何改变中国的金融,吴晓求教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吴晓求认为,首先科技会大幅提升金融的功能,其主要表现在支付功能上,而其他的功能也会有所提升。他表示,传统金融支付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从最早期以金属货币为载体的支付,后来发展到纸币,再发展到卡支付、信用支付,到如今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使得金融的功能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推动了金融的变革。吴晓求认为金融的支付功能改变对传统金融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他说,一种金融的创新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客户觉得它便捷、快速、低成本、安全,这是评价金融创新最重要的标志,只要符合这些标志,这种金融创新就大力地扶植,而且它未来必定有广阔的市场前途。所以科技正在改变中国金融的业态,在改变中国金融的基因,或者DNA。
吴晓求认为,科技对金融的第二个影响就是科技使得金融的普惠性得到了迅速扩展。他指出,在过去中国金融的普惠性是不够的,有效的服务面是受限制的,这个限制一方面来自于它的时空限制,第二个来自其商业原则。而现在,金融靠着科技的进步与结构性的调整,中国的金融可以达到普惠性金融的水平。
吴晓求教授在演讲中提出,科技对金融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今天,金融监管也要调整。中国社会的风险因为科技的进步,从资本不足风险过渡到资本不足和透明度风险并存的时代,整个风险结构变得多元了,这就要求监管要跟上,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对于近期出台的一个大资管条例,吴晓求表示从未来金融的角度分析来看,这个条例有对有错。
吴晓求指出,正确的是这个条例真正理解了未来的中国金融,包括今天对透明度的监管变得非常重要,是因为理财产品、证券化产品的比重在提升,所以大资管产品的核心重点是要求大资管那部分要加强透明度的信息披露,这是非常准确的,也是非常积极的、非常有效的。
吴晓求认为,其错误的是没有正确理解中国金融功能在发生变化。我们不可以通过一个严格的要求,让我们的金融回归到融资的时代,中国金融正在从融资金融走向融资和财富管理并重的时代。而且随着中国金融结构的变革,特别是资产结构的变革、证券化金融资产比重的提升,中国金融的财富管理功能日益重要,它会缓慢地变得比融资功能更重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如果一个条例的出现会扭转了这种功能的进步,这就不好了。所以我说我们要深度理解中国金融的未来,不要把它逼回到传统金融的框架中,我们很多人是站在工业化时期去看待未来的中国金融,这就会出问题。
最后,吴晓求教授总结道:“中国的金融变得非常重要,科技是推动中国金融进步最重要的力量。”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